今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紀念日,這是黨引導中國人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巨大飛躍的一百年。在黨的強大引領下,中國制造業從小變大,已經完成了從全球制造業“追趕者”到“并跑者”、局部領域“領先者”的偉大轉變。2021年,中國制造業已經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
百年征程 百年華章
一、建黨前夕,民族制造業的衰微
清末,鴉片戰爭的一聲炮響,
驚醒了沉睡百年的文明古國。
當中國人睜開雙眼,
積貧積弱的國情,
已和國人愿景中的天朝上國大為不同。
于是,有識之士開始尋求救亡圖存的之路,
“實業救國”便是在這一時期提出的,
這里的“實業”,其主體,便是制造業。
但這種嘗試,在軟弱的民族資產階級指引下,
只能不斷向封建頑固勢力、西方資本主義妥協,
中國制造業,僅在零星且低端的領域有所發展。
二、黨的成立,民族制造業發展進入新時代
民族制造業的衰微局勢,
直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才有所突破。
作為工農階級代表的共產黨,
帶領人民擊退列強侵略,
為中國制造業發展創造穩定的國內環境。
又在列強技術封鎖中國時,
強勢提出發展中國工業化。
經過一五、二五計劃、“兩彈一星”試制成功,
及后來的大規模“三線建設”,
中國終于擁有了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
三、深謀遠慮,擁抱改革開放浪潮
在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又順應發達國家
離岸外包和全球垂直分工的趨勢,
發揮我國大量低成本勞動力優勢,
引進外資,大力發展制造業。
大量外資的涌入、制造業的聚集,
形成規模經濟,
較為典型的便是東莞,一躍成為“世界工廠”,
正業科技總部所在地,便是東莞。
2010年,中國制造業占全球市場份額19.8%,
躍升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
此一時期,是中國制造業
積蓄能量、厚積薄發的攻堅期,
大批民族制造業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中國制造”逐漸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
四、科學引領,民族制造業向自主創新、高質量發展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
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
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
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又明確指出,
“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的應用”,
尤其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頻提“創新”一詞,
強調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35年遠景目標,
對于經濟發展速度的要求被發展質量取代。
同時,2021年亦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
中國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這一系列舉措,都預示著制造業轉型升級任務迫在眉睫,
智能化和個性化定制模式已勢不可擋。
建黨100周年,正業有話說
就在去年,中國GDP首次超過100萬億元,而作為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的中國制造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容小覷。然而,發達國家對中國的貿易打擊、技術封鎖仍在繼續。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要想在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不受制于人,唯有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和提升自身能力。正業科技作為一家有著24年發展歷史,專業從事工業檢測智能裝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必然要響應國家要求自主創新、高質量發展的號召。
正業科技一直堅持“自主創新”,聚焦發展“工業檢測智能裝備”戰略,深耕“PCB、鋰電、平板顯示”三大主業。而今,正業科技積極進軍半導體領域,通過技術創新,逐項攻克技術壁壘,實現替代進口,既為客戶創造了價值,也為行業解決了痛點。正業科技竭力推動中國制造業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堅定做大做強中國民族品牌!